首页 经验文章正文

2023汽车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经验 2023年12月30日 18:59 1.0K+ 潘慧
问题描述 2023汽车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

推荐答案

具体2023汽车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内容:


1. 市场规模:全球汽车产量预计将增至9276万辆,同比增长7.4%。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2021年中国汽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2.5%。预计到2023年,全球乘用车产量将达到6639万辆,市场需求将有所回暖。

2. 汽车出口:国内汽车出口持续向好,同时汽车消费能力提升带动新注册登记机动车稳步增长。

3. 保有量:国内机动车保有量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机动车保有量达4.17亿辆,较2021年增长0.22亿辆左右。其中,汽车保有量达3.19亿辆,较2021年增长0.17亿辆。

4. 汽车类型:随着政策补贴的结束和市场竞争的回归,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健康稳步发展。同时,摩托车产销量也在明显增长。

5. 驾驶人数量:随着国内整体城市规模持续发展扩张,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也在稳步增长,其中汽车驾驶人数量占比最大。


以上是根据已有数据分析未来可能的趋势,但具体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因为市场变化是不确定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政策变化、经济形势、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等等。

其他回答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以下角色:

1.优化交通结构的产业:现代交通结构由火车、汽车、飞机、船舶等现代交通工具组成,它门各自在交通结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汽车所具有的普遍性和灵活性是其他现代交通工具无法比拟的。

2.创造巨大产值的产业:汽车既是高价值的产品,又是批量大的产品,因而它能够创造巨大的产值。2004-2008年,我国汽车工业总产值以平均每年23.25%的速度增长。2004年汽车工业总产值突破5千亿元;2006年超过7千亿元;2007年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万亿元;2008年汽车工业总产值为255846亿元,同比增长15.4%;2010年汽车工业总产值达到4万亿元,增长幅度40%多。

3.波及范围广和影响效果大的产业:汽车工业对相关产业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生产过程中,也表现在使用过程中。它波及原材料工业、设备制造业、配套产品业、公路建设业、能源工业、销售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而且波及范围广。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署的研究资料分析,上游产业与汽车工业及下游产业的效益比例大约为7:1:10。

4.提供广阔就业机会的产业:汽车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不仅数量较大,而且技术含量也较高。

5.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汽车是高新技术的结晶,汽车工业所涉及的新技术范围之广、数量之多,是其他产业难以相比的。

6.强大的出口产业:汽车工业是资金和技术密集的大批量生产产业,不是任何国家都有条件发展汽车工业的。但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需要大量汽车,这就决定了汽车工业成为强大的出口产业的地位。汽车工业是世界制造业中创汇最高的产业之一。

7.获得巨额税收的产业:汽车不仅在生产过程中有巨额税收,在销售、使用过程中也有巨额税收,而且后者显著高于前者。

8.推进社会进步的产业:汽车是改变世界的机器,它既改变了生产,也改变了生活。汽车工业对推进社会进步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它促进了城市的发展,缩小了城乡差别,改善了人们生活品质。

汽车生产属于第几产业

企业经营效益下滑

汽车为我国主要的制造产业之一,近年来,受宏观经济放缓、汽车市场趋向饱和、国六排放提前实施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效益下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约80846.7亿元左右。

目前,中国汽车消费正处于低迷期。从利润总额来看,由于汽车销量减少,2019年,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有所下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汽车制造业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5087亿元,较2018年下降15.9%。

2013-2018年,我国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存货逐年增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存货约为7690.3亿元,前瞻推算,2019年,我国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存货约为8463亿元左右。

汽车消费逐步走入低谷

近年来,我国汽车消费逐步走入低谷,2019年出现更大力度的下行。从汽车产量来看,2014-2019年,我国汽车产量波动变化。受政策因素和宏观经济的影响,2019年,我国汽车产量有所下滑,约为2572.1万辆,较2018年下降7.5%。2020年初,我国新冠肺炎爆发,对我国汽车制造业造成一定冲击。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2月,我国汽车产量约为200.5万辆,较2019年同期减少45.8%。

从进出口规模来看,2013-2019年,我国汽车进出口总数量波动变化。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进口汽车113万辆,出口汽车115万辆。2019年1-11月,我国汽车进出口总数量约为207万辆,其中进口汽车96万辆,出口汽车111万辆。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检测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及发展战略

如果单论汽车制造业那是属于第二产业的,因为它所涉及的各个行业象上游的钢铁,橡胶,化工,电子等等都是属于第二产业的.

如果是汽车产业,那就大了,因为汽车产业的产业琏很长,汽车制造业的上游还有钢铁,橡胶,化工,电子等.下游的汽车服务行业更多,如汽车维修,汽车美容,汽车保险,汽车金融,汽车文化,汽车租赁,汽车电影院等等,前段时间在上海还出现了汽车餐厅.可以说汽车产业是跨越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行业.

但是制造业现在还是属于第二产业的.

请问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汽车产销量中的比重越来越高。近3年我国汽车产量呈逐年下降态势,2019年汽车产量为2553万辆,汽车销量为2557万辆,略高于汽车产量。汽车进出口数量波动变化,2019年汽车进口数量为105万辆,出口数量为122万辆。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24.2万辆,占汽车产量的4.87%;销量为120.6万辆,占汽车产量的4.82%。

近3年我国汽车产量呈逐年下降态势,2019年汽车产量为2553万辆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2019年期间我国汽车产量呈逐年下降态势,2019年我国汽车产量为2553万辆,同比下降8.24%。

近3年我国汽车销量呈逐年下降态势,2019年汽车销量为2557万辆,略高于汽车产量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2017年期间我国汽车销量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2017-2019年期间我国汽车销量总体呈逐年下降态势。2019年我国汽车销量为2577万辆,同比下降8.23%,略高于汽车产量。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逐年增长,2019年产量为124.2万辆,占汽车产量的4.87%

2019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53万辆和257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8.24%和8.23%,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总计生产124.2万辆,占汽车产量的4.87%。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逐年增长,2019年销量为120.6万辆,占汽车产量的4.82%

2015-2019年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整体呈波动增长态势,2019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6万辆,占汽车销量的4.82%。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汽车行业上市公司:比亚迪(002594)、吉利控股(00175.HK)、上汽集团(600104)、广汽集团(601238)、北汽蓝谷(600733)、长安汽车(000625)等

本文核心数据:全球汽车产量、全球汽车产量占比

全球汽车生产显露“疲态”

根据OICA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2005-2021年,全球汽车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2017年后开始趋于下降,出现生产疲软的态势。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和汽车工业产生了巨大冲击,全球汽车产量相较2019年产量下降15.43%,一度降为7800万辆以下;2021年又有所回升,全球汽车产量在8000万辆以上。

注:由于OICA的逐年公布方式,部分年份的数据会在后一年进行修正,故来自于OICA的数据存在一定差异性,前瞻选取的是经过修正后的数据,下同,不再赘述。

全球汽车制造产业逐渐向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地区转移

——亚洲汽车制造产业地位不断提高

2012-2021年间,欧美地区以及澳洲地区的汽车产量占比均有所下降,非洲占比维持不变,而亚洲地区的汽车产量占比却不断攀升,表明全球汽车制造产业逐渐向亚洲转移的明显趋势,亚洲汽车制造产业地位逐步升高。

——中国汽车产量占比由不足25%增至超30%

在全球汽车产量Top10地区的产量占比来看,在2021年前十的地区中,榜上共计5个亚洲地区,按照汽车产量占比排名分别为中国、日本、印度、韩国和泰国地区,其中,中国的汽车产量占比最高,且其产量占比从2012年的不足25%一路增至2021年的30%有余。

——中国汽车产量占比增长近10个百分点

2012-2021年间,在OICA统计范围内的亚洲国家中,中国的汽车产量占全球比例增长的百分点最高,将近增长了10个百分点,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菲律宾和缅甸的汽车产量占比均有所增长,而伊朗、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和日本地区的汽车产量占比则均有下降。

综上所述,表明伊朗、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和日本地区的汽车产业市场或多或少受到其他亚洲地区市场的挤压。

全球汽车制造产业转移原因:劳动力、生产技术和需求

总体来看,2012-2021年,全球汽车制造产业已将中心逐渐缓缓迁移至亚洲地区,且中国为汽车制造产业的最大集中地,而美国仍为北美和南美洲的汽车制造业中心。

注:图上的排名为2021年全球汽车制造产业的排名(按汽车产量)。

全球汽车制造产业形成这样的转移形势的原因主要有三:亚洲劳动力成本较低,且劳动力充足;近年来,亚洲的汽车生产技术和研发水平大大提高,尤其是中国地区,在汽车制造技术进展快速,且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的技术全球领先;随着亚洲新兴市场的经济不断发展,中国及周边亚洲国家/地区对汽车的需求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大,间接推动着全球车企在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地区不断建设汽车生产厂,在一定程度上抢占新兴市场的汽车市场。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需求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大金科技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沪ICP备202302486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