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文章正文

董明珠再度回应格力造芯片,从不熟到坚持的背后逻辑

生活 2025年02月26日 03:18 20 萝妃

在当今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芯片作为现代工业的“心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在高端芯片领域相对起步较晚的国家来说,自主研发和生产芯片不仅关乎技术突破,更关乎国家安全和产业升级的未来,格力电器,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其董事长董明珠关于“格力造芯”的多次表态,无疑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董明珠再度就格力涉足芯片领域发表了她的看法,从最初的“不熟”到如今的“坚持”,这一转变背后蕴含着怎样的逻辑与思考?

初露锋芒:从“不熟”到觉醒

回溯至2017年,当被问及格力是否会涉足芯片行业时,董明珠曾直言不讳地表示“不熟”,并强调格力应专注于自己的主业——空调制造,随着全球科技趋势的演变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美国对华为等中国企业的芯片封锁,让董明珠看到了自主可控的紧迫性,她开始意识到,对于像格力这样的大型企业而言,掌握核心科技、减少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是确保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

战略转型:从“不熟”到“决心”

2018年,格力正式宣布成立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标志着格力正式踏入芯片领域,这一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对行业趋势的深刻洞察和战略布局的深思熟虑,董明珠在随后的多次公开场合中表示:“我们不能永远依赖别人的技术,尤其是像芯片这样的关键技术。”她强调,格力造芯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对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积极响应。

挑战与坚持:从“不熟”到“专业”

进入芯片领域初期,格力面临着诸多挑战,技术门槛高、资金投入大、人才短缺等问题接踵而至,董明珠及其团队并未退缩,她多次强调:“不懂可以学,没有人才可以培养。”格力通过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以及内部培训体系的建立,逐步构建起自己的芯片研发团队,格力还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为技术研发提供智力支持。

经过数年的努力,格力在芯片研发上取得了初步成果,虽然目前主要聚焦于MCU(微控制单元)等特定类型的芯片开发,但这一步已经为格力在更广泛的半导体领域内探索奠定了基础,董明珠的坚持,不仅是对企业自身发展的坚持,更是对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坚定支持。

产业布局:从“单点突破”到“生态构建”

董明珠的“造芯”之路,不仅仅局限于单一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她深知,要实现真正的自主可控,必须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系统,格力在推进芯片研发的同时,也在积极布局上下游产业,包括封装测试、材料供应等环节,这种全产业链的布局,旨在形成闭环的产业生态,减少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提升整体竞争力。

创新驱动:从“跟随”到“引领”

在董明珠的带领下,格力不仅在“造芯”上展现出坚定的决心和行动力,更在技术创新上不断寻求突破,她多次强调:“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格力通过建立国家级实验室、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她的推动下,格力不仅在空调技术上保持领先地位,更在智能装备、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社会责任与未来展望

董明珠的“造芯”之路,不仅仅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是为了承担起一个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她认为,作为一家有担当的企业,应该为国家科技自立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自主可控的芯片研发和生产,不仅能够提升国家在关键领域的自主权和安全保障能力,还能够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和进步。

展望未来,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芯片的需求将更加广泛和多样化,格力在“造芯”之路上所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储备,将为其在更广阔的科技领域内探索提供坚实的基础,董明珠表示:“我们不仅要做出好产品,更要做出有‘中国芯’的好产品。”这不仅是格力的目标,也是中国企业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从跟随到引领的重要路径。

从最初的“不熟”到如今的“坚持”,董明珠和格力的“造芯”之路充满了挑战与机遇,这一过程不仅是对企业自身发展的深刻反思和战略调整,更是对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和有力支持,通过自主可控的芯片研发和生产,格力不仅为自己赢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国际地位,更为中国企业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树立了新的标杆,董明珠的坚持和格力的行动,正书写着中国企业在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上的新篇章。

大金科技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沪ICP备2023024866号-3